7月27日,吉林白城供電公司向白城市委市政府提交了“電力大數據看鄉村產業發展”分析報告。報告通過電力大數據對白城市鄉村經濟現狀、鄉村特色產業、綠色發展等情況進行分析研判,輔助政府評估鄉村振興工作成效。
在白城,電力大數據還用于協助地下水資源管理、計算企業碳排放等工作。白城供電公司發揮企業優勢,深入挖掘電力大數據價值,研發多元化電力大數據產品,持續豐富電力大數據應用場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測算機井用水 協助地下水資源管理
年初,白城供電公司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確定為首批“電力看水資源”數據產品建設應用試點單位。“‘電力看水資源’數據產品通過研究機井用電量與取水量之間的關系,分析水電折算系數,進而推斷機井取水量。”白城供電公司科技互聯網部主任鄭玉山介紹。
白城供電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聯合地方水利部門完成現場勘查,以水利部門專業人員對水文地質等各項指標的綜合測試和科學論證為基礎,確定在洮北、洮南、鎮賚等地區選取78眼機井作為樣本,測算水電折算系數。同時,該公司組織開展機井檔案匹配工作,逐項核實供區內8萬余眼機井的地理位置、水泵功率、計量倍率等信息,確保機井基本信息翔實準確。
7月4日,“電力看水資源”數據產品上線,量化分析試點區域每日機井取水量,并與區域用水標準量對比,篩查確定超額取水機井。7月4日至今,白城供電公司已向水利部門提供用水情況報告2次,為排灌用水高峰期制訂科學的排灌方案提供參考,助力地方農業水資源管理水平提升。
“‘電力看水資源’數據產品能夠為我們及時、精準地提供機井取水量數據,縮小了超額取水機井的排查范圍,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白城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白城市水資源管理中心相關人員說。
精準“把脈”碳排放 推動企業低碳發展
“現在有了這份報告,我們能夠直觀看到每個月的用能和碳排放數據,十分方便。報告還有針對減排的建議,為我們節能改造提供了很大幫助。”6月3日,國電吉林龍華白城熱電廠負責人通過碳資產一體化服務系統查看企業5月碳效分析報告,組織相關專業人員根據減排建議改進用能方案。
碳資產一體化服務系統是由白城供電公司聯合國網數科控股公司基于“新能源云”平臺和區塊鏈技術開發的一款能夠為碳交易主體提供碳排放監測、碳交易申報一體化服務的數字化平臺,于今年3月上線。研發團隊研制了專用監測裝置。該裝置安裝在化石燃料燃燒排氣管道出口,可精準采集煙氣流速、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涉及碳排放的數據。相關數據通過5G傳輸上鏈儲存。每15分鐘,系統會自動對采集數據進行一次分析計算,得出這一時間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該系統通過計算企業單位產值碳排放量和行業單位產值碳排放量平均值的比值,生成企業碳效等級(按碳排放水平的高低分為1至5級),并自動生成企業碳效分析報告,支撐企業優化用能結構,進一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
同時,該系統還能為企業提供碳盤查、碳市場交易分析等服務,提高碳交易申報規范性和成功率,幫助企業實現配額和交易效益最大化。“我們還同步上線了碳資產一體化服務系統手機APP,實現全天候在線跟蹤碳配額使用情況,方便企業提前制訂履約方案,合理進行資源配置。”白城供電公司新能源技術領域柔性攻關團隊成員李雪介紹。
碳資產一體化服務系統面向吉林全省推廣,截至目前,已為51家企業制訂節能減排方案,輔助2家企業參與全國碳交易市場交易。
實時監測農網運行 助力鄉村振興
“機井開關上方導線接頭接觸不好,需要重新緊固一下。”4月18日,在鎮賚縣黑魚泡鎮大河村,黑魚泡供電所所長張博和同事為當地種糧大戶王志龍消除了一處用電隱患,確保了他家75公頃玉米地和30公頃黃豆地灌溉用電安全。
今年,白城供電公司以黑魚泡供電所為試點,深化數字化供電所建設,根據供電所業務工作需求和實際情況,整合供電所現有的18個常用業務系統,打破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壁壘,構建供電所數字信息系統,實現對服務區域內配電線路、變壓器負載率及重過載等情況的實時監測。供電所員工通過系統可了解供電設備實時狀態、關鍵運行參數等。
該系統還可針對采集到的數據開展自主分析研判,及時捕捉設備缺陷初期癥狀,快速判斷缺陷位置與性質,減少設備故障風險。自3月該系統投入運行后,供電所運維人員排查確認設備隱患平均用時同比縮短2小時,巡檢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
白城供電公司還依托電力大數據,開展鄉村發展電力賦能產業指數分析。通過監測分析用電量增長率、鄉村企業用電量占地區用電量的比例等數據,研判農業、畜牧業、工業和服務行業等產業發展趨勢,幫助鄉村產業優化用電方案,讓產業用電更科學、更合理,為政府優化鄉村振興政策提供依據。
目前,白城供電公司正圍繞保障電力供應安全可靠、降低企業用電辦電成本、提高客戶辦電服務效率等研發數據產品,進一步豐富電力大數據服務場景。(尹航)
評論